面對資料挑戰:2023年關於汽車乙太網在車輛中的興起報告

應對資料挑戰:2023年關於汽車乙太網在車輛中的興起報告

都柏林, 2023年8月31日 — “2023年車載通信和網絡接口芯片行業報告”已添加到ResearchAndMarkets.com的產品組合中。

Research_and_Markets_Logo

車載通信格局正在經歷動態變革,汽車乙太網作為關鍵的高速、高頻寬通信解決方案啟用器而浮出水面。

隨著汽車電子電氣(E/E)架構的發展以容納複雜的車載功能,對實時通信和數據處理能力的需求已經激增。汽車乙太網具有高頻寬、低延遲和可靠性,正準備在未來E/E架構和高速車載通信中發揮關鍵作用。

通信連接形式:

汽車通信分為無線通信和有線通信,每種都有其獨特的優勢和使用案例。

E/E架構和數據激增:

車輛中傳感器數量的增加導致車輛數據大幅增加。為了應對這種數據激增和對高實時通信的需求,汽車乙太網作為首選解決方案而浮出水面。其高頻寬、低延遲和可靠性使其適合未來E/E架構和高速車載通信。

區域架構和汽車乙太網:

區域架構的特點是集中功能和更少的電子控制單元(ECU)。它需要中央控制器具有高計算能力和區域控制器具有較低計算能力。汽車乙太網作為這種架構中的數據骨幹,促進中央控制器和區域控制器之間以及軟件和算法之間的大量數據傳輸。

未來車輛網絡和乙太網交換機:

乙太網交換機使未來車輛中的區域控制器之間能夠交換信息。Marvell、Broadcom和NXP等公司正在推動下一代車輛網絡架構的發展。

汽車乙太網芯片滲透率不斷提高:

隨著區域架構的採用,汽車乙太網芯片的普及率也在提高。在中國,預計到2025年,汽車乙太網物理層(PHY)芯片市場規模將達到人民幣218.7億元,這得益於高速PHY芯片的引入以容納車輛中芯片數量的增長。

自動駕駛和頻寬需求:

自動駕駛需要實時數據傳輸和存儲。來自傳感器的高清數據需要更高的車輛網絡頻寬。隨著自動駕駛的進步,對高速通信網絡(尤其是10G+汽車乙太網)的需求將增長。預計L4/L5自動駕駛車輛將大量依賴10G+汽車乙太網。

Marvell的Brightlane Q622x交換機:

Marvell的Brightlane Q622x系列中央汽車乙太網交換機支持下一代車輛的區域網絡架構。這些交換機匯集區域內設備的流量,並通過高速乙太網與中央計算交換機連接。該交換機提供高達90 Gbps的頻寬和多個端口配置。

汽車乙太網埠數量增加:

隨著E/E架構的發展,汽車乙太網的滲透率正在增加,這導致對乙太網節點芯片的更高需求。預計智能車輛中的汽車乙太網通信埠數量將超過100個。

提及的公司

  • Marvell
  • NXP
  • Broadcom
  • Microchip
  • TI
  • Realtek
  • Motorcomm
  • JLSemi
  • Ingenic
  • Silicon IoT
  • Neurobit
  • Tasson
  • KunGao Micro
  • Volkswagen
  • Tesla
  • Mercedes-Benz
  • Volvo
  • Great Wall Motor
  • BYD

關鍵主題:

1 汽車網絡拓撲演變
1.1 汽車網絡通信匯流排
1.2 汽車網絡拓撲
1.3 未來EEA將需要汽車乙太網作為骨幹網絡

2 汽車乙太網技術的發展和趨勢
2.1 汽車乙太網概述
2.2 汽車乙太網聯盟、技術標準和網絡協議
2.3 汽車乙太網技術的發展

3 車載網絡通信(接口)芯片和技術趨勢
3.1 传统总线芯片
3.1.1 传统总线芯片概述
3.1.2 CAN/LIN芯片竞争格局和供应商产品选择
3.2 汽车以太网芯片的分类和使用案例
3.2.1 汽车以太网芯片的分类
3.2.2 汽车以太网芯片需要EMC抗干扰和免疫能力
3.2.3 汽车以太网芯片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使用
3.2.4 单车汽车以太网芯片的价值将很高
3.2.5 汽车以太网芯片的应用案例(1)
3.2.6 汽车以太网芯片的应用案例(2)
3.2.7 汽车以太网芯片的应用案例(3)
3.2.8 汽车以太网芯片的应用案例(4)
3.3 汽车以太网交换机芯片
3.3.1 汽车以太网交换机芯片概述
3.3.2 汽车以太网交换机芯片竞争格局和产品选择
3.3.3 中国汽车以太网交换机芯片市场规模
3.4 汽车以太网物理层(PHY)芯片
3.4.1 汽车以太网物理层(PHY)芯片概述
3.4.2 汽车以太网PHY芯片市场竞争格局和产品选择
3.4.3 中国汽车以太网PHY芯片市场规模
3.5 车载网络通信的未来技术趋势
3.5.1 技术趋势1
3.5.2 技术趋势2
3.5.3 技术趋势3
3.5.4 技术趋势4
3.5.5 技术趋势5

4 国外车载通信(接口)芯片公司
4.1 Marvell
4.2 NXP
4.3 Broadcom
4.4 Microchip
4.5 TI

5 中国车载通信(接口)芯片公司
5.1 瑞昱
5.2 摩托通
5.3 晶世微
5.4 映泰
5.5 硅物联
5.6 纽比特
5.8 昆高微

6 汽车制造商的车载网络通信架构和芯片
6.1 大众
6.2 特斯拉
6.3 奔驰
6.4 沃尔沃
6.5 长城汽车
6.6 其他
6.6.1 比亚迪和宝马的汽车以太网交换机芯片
6.6.2 长城和蔚来汽车IVI中的汽车以太网芯片安装
6.6.3 奥迪A6的汽车网络通信架构
6.6.4 理想汽车的汽车网络通信架构
6.6.5 小鹏汽车汽车网络通信架构的发展路线
6.6.6 现代汽车域控制器中的通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