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製藥(1177.HK)公佈2022全年業績

HONG KONG, Mar 31, 2023 - (亞太商訊 via SEAPRWire.com) - 中國領先的創新研發驅動型醫藥集團—中國生物製藥有限公司(「中國生物製藥」或「公司」,連同附屬公司統稱「集團」)(股票編號:1177)公佈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12個月之經審核財務業績。重點成果腫瘤創新藥-- 福可維(鹽酸安羅替尼膠囊)目前已獲批五個適應症:三線非小細胞肺癌、三線小細胞肺癌、軟組織肉瘤、甲狀腺髓樣癌和分化型甲狀腺癌。-- 安羅替尼聯合TQB2450(抗PD-L1)用於治療一線小細胞肺癌的III期臨床試驗已完成期中分析,達到預設終點,並已向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遞交上市申請。-- 安羅替尼另有12個新適應症的臨床研究已經進入III期,包含安羅替尼與派安普利單抗聯用、安羅替尼與TQB2450(抗PD-L1)聯用,安羅替尼與化療聯用等多種治療方案,預計將在未來一到兩年內逐步遞交上市申請。-- 安尼可(派安普利單抗)注射液於 2023 年 1 月獲批聯合化療用於一線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至今,派安普利單抗已獲批兩個適應症:三線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和一線鱗狀非小細胞肺癌。另外,派安普利單抗有一個適應症(三線鼻咽癌)正在上市審評過程當中。-- F-627(艾貝格司亭α,長效G-CSF)目前正處於上市申請階段。F-627是目前市場上唯一一個與短效和長效G-CSF同時進行過大樣本量頭對頭研究的G-CSF藥物,在中美兩地完成了臨床III期研究,並分別在中美遞交了上市申請,預計2023年將在中國獲批。依託其強大的腫瘤銷售團隊,集團有信心將該產品成功推廣並快速搶佔市場。肝病創新藥-- 拉尼蘭諾(泛PPAR激動劑)是一種口服小分子藥物,目前該產品正在全球進行III期臨床試驗,是中國第一個進入臨床III期的NASH口服藥物,有望填補中國NASH市場空白。呼吸創新藥-- 恩司特韋(3CL 蛋白酶抑制劑)是一款新型口服 COVID-19 治療藥物,目前已向國家藥監局 CDE 提交上市申請,或將成為 COVID-19 治療領域的優質口服藥物。外科/鎮痛創新藥-- 抗菌肽產品PL-5是全新設計的首款非抗生素類抗菌藥物。該產品目前在國內已完成針對治療繼發性創面感染的III期臨床研究,預計將於年內申報上市,有望成為國內首個上市的抗菌肽產品。仿製藥-- 截至本公告日,集團年收入人民幣 5 億以上的仿製藥產品(剔除獨家產品)均已納入集採範圍,尚未納入集採範圍的仿製藥存量業務已經見底,集採風險基本出清。年內,集團錄得收入約287.8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約7.1%。歸屬於母公司持有者應佔盈利約25.4億元。基於歸屬於母公司持有者應佔盈利計算之每股盈利約13.66分,按年減少約82.4%。扣除應佔聯營公司及一家合營公司盈利及虧損(扣除相關稅項及非控制權益)、若干資產及負債之公允價值變動及一次性調整之減值(扣除相關稅項及非控制權益),流動權益投資之公允價值虧損,股權激勵費用,註銷部份可轉換債券之虧損,可轉換債券嵌入衍生部份之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可轉換債券債務部份之利息費用、匯兌收益及與外匯遠期合約有關的衍生金融工具之公允價值虧損之影響後,經調整非《香港財務報告準則》歸母淨利潤約人民29.9億元,按年增長約16.4%。集團流動資金保持充裕,資金儲備總額約人民幣229.6億元(計入流動資產之現金及銀行結餘約人民幣120.7億元、計入非流動資產之銀行存款約人民幣63.5億元、理財管理產品總額約人民幣45.4億元)。董事會建議派發末期股息每股6港仙(2021年:4港仙),連同已派發中期股息每股6港仙,全年合共派發股息每股12港仙(2021年:8港仙)。銷售:依託強大銷售體系,新產品和創新藥銷售收入攀升集團繼續以發展四大治療領域的創新產品爲核心,並從連續多年的高研發投入中獲得顯著的收益。年內,新產品 (五年內上市的產品) 銷售收入為人民幣125.1億元,按年增長19.8%,佔集團總收入比例從去年的38.9%上升至期內的43.5%。創新藥收入達到人民幣67.5億元,按年增長20.0%,佔集團總收入比例達到23.5%。年內,集團在抗腫瘤、外科╱鎮痛、肝病和呼吸系統領域引領銷售貢獻。其中,抗腫瘤用藥之收入按年增加14.3%至約91.9億元,佔集團收入約31.9%。外科╱鎮痛用藥和肝病用藥之收入分別約48.8億元和38.4億元,各佔集團收入約17%和13.3%。此外,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用藥和其他等不同領域產品的銷售貢獻並駕齊驅。其中,呼吸系統及心腦血管用藥之收入分別佔集團收入的約10.2%和9.4%。研發:持續專注創新產品研發,重視保護知識產權集團繼續專注抗腫瘤、肝病、呼吸系統和外科/鎮痛四大治療領域的新產品研發。截至報告期日,集團有在研產品103個,其中抗腫瘤用藥53個、肝病用藥12個、呼吸系統用藥26個、外科/鎮痛用藥12個,共涉及I類創新產品58個。集團亦十分重視保護知識產權,鼓勵成員企業積極申報各種專利,以提高核心競爭能力。年內,集團提交專利申請1,006項及獲得專利發明授權280項。展望:聚焦四大治療領域,創新轉型步入收穫期伴隨醫藥行業的快速回暖,集團將緊密跟蹤國家、社會及行業發展動態,適時調整集團發展策略,並積極進行組織整合,優化集團內部組織架構,加速多管道商業化團隊建設,力爭實現業務快速發展,業績穩步提升。根據國家《“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2年重點工作任務》等重要文件指引,集團將創新轉型作為戰略發展核心組成部分,聚焦腫瘤、肝病、呼吸、外科/鎮痛四大治療領域,佈局具有高潛力的同類最佳(BIC)或同類首創(FIC)的創新藥項目,並通過自主研發和商業拓展雙引擎驅動創新發展。目前,集團創新轉型已進入收穫期,未來三年將推出十餘款創新藥產品,四十餘款在研創新藥有機會在2030年或之前上市,進一步推動集團高質量發展,實現2030年千億港元的營收目標,成為世界級創新醫藥集團。另外仿製藥作爲集團維持穩定的基石業務,集團也將持續佈局市場前景廣、競爭格局佳的特色仿製藥產品,通過高效穩定的輸出,維持仿製藥收入穩步增長。集團將繼續圍繞「組織整合、全面創新、國際化、數字化」四大戰略,進一步整合資源,提升運營效率,加速推動海內外合作,促進全球化創新發展。有關中國生物製藥有限公司(股票編號:1177)中國生物製藥是中國領先的創新研發驅動型醫藥集團,業務覆蓋醫藥各種研發平臺、智能化生產和強大銷售體系全產業鏈。其產品包括多種生物藥及化學藥,在腫瘤、肝病、呼吸系統及外科╱鎮痛等多個極具潛力的治療領域具有競爭優勢。中國生物製藥是以下指數成份股:MSCI全球標準指數之中國指數、恒生指數、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恒生綜合指數、恒生醫療保健指數、恒生港股通中國內地醫療保健指數、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恒生綜合大中型股指數、恒生中國(香港上市)100指數,以及恒生港股通指數等。中國生物製藥於2016、2017及2018年連續3年獲《福布斯亞洲》選為「亞太最佳公司50強」。新聞垂詢:縱橫財經公關顧問有限公司李惠兒 +852 2864 4834 vicky.lee@sprg.com.hk杜思達 +852 2864 4815 sophie.du@sprg.com.hk網址: www.sprg.com.hk Copyright 2023 亞太商訊. All rights reserved....

Sino Biopharm (1177.HK) Announces 2022 Annual Results

HONG KONG, Mar 31, 2023 - (ACN Newswire via SEAPRWire.com) - Sino Biopharmaceutical Limited ("Sino Biopharm" or the "Company", together with its subsidiaries, the "Group") (HKEX:1177), a leading innovation-driven pharmaceutical conglomerate in the PRC, has announced its audited financial results for the year ended 31 December 2022.Development HighlightsOncology Innovative Drugs--...

聯控2022年收入4,837億 穩健經營 蓄力科創

HONG KONG, Mar 31, 2023 - (亞太商訊 via SEAPRWire.com) - 據財華社報道,3月的國際金融市場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有矽谷銀行突然倒閉,後有百年投行瑞士信貸爆發危機被折價收購,雖然兩家機構規模不可相提並論,但暴雷原因却都離不開2022年美聯儲連續的大幅加息。而去年的負面因素又何止加息一項,俄烏衝突、疫情反復等系列事件都影響到了全球市場。美股方面,標普500指數下跌近20%,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更是下跌超30%;看回港股,恒生指數下跌15.46%,恒生科技指數下跌27.19%。在險象叢生的市場中,知名公司如海通國際、中國光大控股等披露了2022年度錄得巨額虧損。今日,大型産業運營與投資公司聯想控股(3396.HK)亦公佈了年度業績,收入人民幣4837億元,基本保持穩定;歸母淨利潤人民幣11.67億元,同比下降80%。分析上市公司的業績自然離不開以上兩大核心數據。收入方面,聯控與21年基本持平的收入可反映出該公司在嚴峻市况下仍保持了穩健經營,正如聯想控股CEO李蓬所說,「報告期內,我們繼續沿著既定戰略路綫,以高質量發展目標為指引,堅持穩中求進,有效防範化解風險挑戰,持續優化經營管理,穩步推進業務前進。」二是利潤,從公告中可看出,本次盈利下滑主要是由佳沃集團和産業孵化與投資板塊導致的。佳沃集團虧損顯然是受宏觀環境影響,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直接導致其成本上升,美聯儲大幅加息亦使得財務費用顯著增加,所以産生了大額商譽减值損失。反觀佳沃收入增幅20%,可看出其業務發展依然穩步前進,隨著今年經濟活動復常,預計會有回暖表現。反觀聯控的産業孵化與投資板塊,其最近三年成功推動了超60家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疫情之下能有如此成績十分難得;但在全球各大股市均顯著下跌的情况下,以公允價值計量投資,也導致該板塊業績顯著受到金融市場波動的影響。在今年資本市場回升的情况下,該板塊價值有望一並好轉,並釋放更大價值。此外,即便外圍環境不利,聯想控股在科創方面仍加大馬力,體系內研發費用同比增長21%至153億元,近三年研發費用總投入37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27%,為長期發展增加動能。在成員企業層面,2022年度,聯想集團研發投入同比提升21%,持續朝著「未來五年研發總投入將超過1000億」的承諾邁進;聯泓新科研發投入同比提升21%;富瀚微研發投入同比增長20%。在公司整體層面,李蓬表示:「聯想控股始終高度重視科技創新,不斷完善構建企業主導的産學研融合創新體系,塑造與專精特新企業協同高效的創新格局,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為科技自立自强貢獻力量。」今年以來,中國宏觀經濟環境已有明顯改善,2月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升至52.6%,連續兩個月位於擴張區間,當前經濟回升態勢更加明朗,經濟復蘇步伐逐步加快。中國資本市場一改2022年頽勢,呈現上揚趨勢。而對於2023年,聯想控股表示將繼續堅持「産業運營,科技創新」的發展目標,資源配置也將進一步向相關領域聚集,積極調整業務組合,回流資源,尋找戰略佈局新機遇,同時持續推動聯想體系ESG工作不斷深化。聯想控股董事長寧旻强調:「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成功召開,各項政策效果開始逐步顯現,中國經濟再次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聯想控股將積極投身於國家高質量發展大局之中,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不斷貢獻力量。」 Copyright 2023 亞太商訊. All rights reserved. (via SEAPRWire)

加大科技投入 賦能產業發展 聯想控股2022年實現收入4837億元

HONG KONG, Mar 31, 2023 - (亞太商訊 via SEAPRWire.com) - 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號:3396.HK)於2023年3月31日公佈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報告期」)之經審核全年業績。報告期內,聯想控股實現收入人民幣4836.63億元,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淨利潤人民幣11.67億元。2022年,國際局勢不確定性持續增強,包括全球通脹加劇、國際金融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大幅波動等,對公司業績也產生了較大影響。產業孵化與投資板塊最近三年成功推動了超60家企業上市,在行業中名列前茅,但因這些投資以公允價值計量,板塊業績受到資本市場波動影響;此外,佳沃集團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運營成本上升,及美聯儲加息等因素影響,在本年度計提了商譽及資產減值準備。面對挑戰,公司認真研究佈局,在穩固基本盤,保障持續盈利的同時,扎實推進戰略,強化自身的競爭能力。聯想控股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李蓬先生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業績出現較大幅度下降,但公司堅持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產業運營,科技創新」為長期發展戰略的核心,公司基本盤穩健,產業運營及孵化與投資板塊若干企業具備較好的長期增長潛力。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進一步夯實現有業務基礎,提升產業競爭力,同時要積極調整業務組合,優化業務模式,提升股東回報。報告期內,產業運營板塊克服各種不利因素,持續推進管理改善和運營提升;產業孵化與投資板塊聚焦國家關注重點領域,支持自主創新和產業鏈提升,促進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暢通雙循環經濟鏈條。與此同時,公司持續加大科研投入與前沿佈局,緊抓綠色機遇,推動節能降碳,多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堅持創新引領 強化前沿方向佈局在當前中國實施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聯想控股緊抓時代機遇,不斷完善構建企業主導的產學研融合創新體系,塑造與專精特新企業協同高效的創新格局,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2022年,聯想控股體系內研發費用同比增長21%至153億元,近三年研發費用總投入37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27%,擁有授權專利超2萬項,在中國大型企業中保持領先。聯想集團研發投入同比提升21%,設有包括人工智能、企業雲計算在內的9大實驗室。聯泓新科研發投入同比提升21%,報告期內申請專利53項,新增授權專利58項;重點投資佈局高端新材料領域,繼率先實現光伏膠膜料國產替代之後,在電子級氯化氫和氯氣產品實現了國產化突破;投資建設的2萬噸/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項目預計將於2023年中投產,改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過度依賴進口的局面。富瀚微研發投入同比增長20%,研發人員占比約85%,聚焦芯片研發等領域。同時,聯想控股還推動旗下基金緊扣國家產業規劃和政策導向,在新一代信息技術、芯片、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國家戰略性產業上積極投資,2022年累計投資科技企業近150家,共有95家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名單。未來,在產業選擇和資源配置上,聯想控股將進一步向科技創新領域聚焦,並在選定的產業裡長期耕耘,公司成立的創新發展中心,將從早期技術入手,加強與頂尖高校和國際機構的交流合作。扎實鞏固實體產業 踐行以實賦實 提質增效共同成長2022年,聯想控股扎實鞏固業務基本盤,通過管理改善和運營提升抵禦外部挑戰,保障了各項業務的穩健推進。產業運營板塊,聯想集團蟬聯個人電腦業務全球榜首位置,也是全球第一超算廠商,與此同時,全力推動業務向智能服務轉型,非個人電腦業務收入占比已超40%。其中,基礎設施方案業務把握全球數字經濟加速轉型趨勢以及新算力革命機遇,實現快速增長;方案服務業務作為數智化轉型核心業務,繼續保持增長勢頭。聯泓新科繼續鞏固在新材料細分領域的領先優勢,緊抓綠色發展機遇,積極展開新業務佈局。報告期內,順利完成EVA裝置技術升級擴能改造,多個重點項目均在有序推進中:鋰電池電解液原料項目於年內順利中交,並即將投產;投資佈局電子特氣業務,切入電子材料領域;新能源電池材料項目、生物可降解材料項目均已進入全面施工階段;新能源和生物可降解材料一體化項目已通過審批,正在有序推進建設工作。盧森堡國際銀行妥善應對了歐洲經濟的挑戰,各項業務指標取得良好增長,同時繼續大力推進中國業務,幫助中資企業發行海外綠債,助力綠色金融發展;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達到13.35%,國際評級繼續維持在較高水平。佳沃集團水果業務持續完善全產業鏈佈局,夯實大單品策略,加大電商新零售渠道開拓力度。另一方面,產業孵化與投資板塊的多家公司,也都保持了在各自行業的領先地位和穩健發展。與此同時,聯想控股還致力於推動旗下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賦能更多實體經濟。例如,作為亞太地區唯一上榜的高科技製造企業,聯想集團連續8年入選Gartner全球供應鏈25強,擁有生產製造類供應商850餘家,帶動產業鏈中小企業共同成長。2022年,天津、深圳自有製造基地陸續投產,合肥基地入選世界經濟論壇全球 「燈塔工廠」。此外,其新IT智能化轉型解決方案已成功應用到近千家各行業企業的轉型之中。積極推動綠色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 加大科技公益投入作為中科院體系成長起來的企業,聯想控股一直積極關注科技領域的公益投入。2022年,公司與國科大教育基金會訂立捐贈協議,捐資6000萬元設立「聯想控股科創計劃基金」,專用於國科大在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材料和生物技術等方面的人才培養和基礎研究;君聯資本也已設立「君聯學者計劃」,助力中國創新人才高地的建設;聯想集團先後與上海交大、清華大學達成合作並發起捐款,助力高校研發人才培養。鄉村振興是聯想控股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方面,公司自2018年起與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合作,通過 「母親創業循環金項目」,幫扶農村低收入家庭女性開展當地特色項目創業,助力當地走向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效益優先的發展之路;人才方面,公司自2004年起設立聯想控股鄉村教育基金,持續深耕鄉村教育,幫助家庭經濟條件有限的學生實現大學夢。公司持續推動體系內企業錨定綠色低碳發展,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聯想集團在國內率先通過科學碳目標倡議組織(SBTi)淨零目標驗證,其武漢基地拿下ICT行業首張零碳工廠證書,天津產業園也完成了ICT行業「零碳工廠」標準試點。作為國家級「綠色工廠」,聯泓新科提升光伏產業核心原材料自給率,落地了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PPC項目。同時,公司旗下多家企業還通過綠色金融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此外,公司於2008年設立的公益項目「聯想之星創業CEO特訓班」,已累計培訓超過超千位創新創業人才,學員創辦的企業中50家成功上市,73家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緊抓時代機遇 踔厲奮發 為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2023年,聯想控股將繼續通過實質性投管和服務積極改進資產質量,持續夯實業務基礎,以長期主義心態實現穩健增長;在產業孵化與投資板塊,科技創新仍是重點領域,在積極應對資本市場波動的同時,將發揮創造性,進一步挖掘新價值。同時,公司還將以積極的態度,創新的方式,進一步調整業務組合,回流資源,尋找戰略佈局新機遇,特別是在科技創新領域;進一步優化組織建設,加大科技背景人才引進,改善和提升人力資源結構。儘管國際變局持續挑戰,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聯想控股在國家相關重大戰略部署中大有可為。公司將緊密圍繞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方略,貫徹「產業運營、科技創新」,始終把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放在戰略高度,推動體系內ESG工作的不斷深化。聯想控股董事長、執行董事甯旻先生表示,2022年,面對全球變局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和挑戰,聯想控股在夯實企業基本盤的同時,堅持強化科技創新投入,推動「以實賦實」,以韌克難,穿越風浪,進一步鞏固了企業長遠發展基礎。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成功召開,各項政策效果開始逐步顯現,中國經濟再次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聯想控股將上下一心,緊抓機遇,持續發揮全員積極性和創造力,堅持創新引領,促進產業升級,奮發實幹,積極投身於國家高質量發展大局之中,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不斷貢獻力量。 Copyright 2023 亞太商訊. All rights reserved. (via SEAPRWire)

Earable Neuroscience and Excelpoint Announces Strategic Partnership to Accelerate the Commercialisation of the World’s First AI-powered Consumer Wearable, FRENZ Brainband, to Solve Global Sleep Pandemic

Since the COVID-19 pandemic began, researchers around the world have documented a surge in sleep disorders which affect overall health, safety and quality of lifeInvented by Earable® Neuroscience, FRENZ™ Brainband is the world's first AI-powered consumer wearable that tracks and stimulates brain activities to enhance mental well-being through improvements in...

Montenegro to elect president in tight race after year of deadlock

A pedestrian walks past a campaign poster of Montenegrin presidential candidate Jakov Milatovic in Podgorica on Mar 30, 2023. (PHOTO / AFP) PODGORICA — Montenegro holds a run-off presidential election on Sunday in which long-time incumbent Milo Djukanovic faces a strong challenge from a Western-educated economist who has promised a...

NASA missions find Saturn’s rings heating its atmosphere

This composite image shows the Saturn Lyman-alpha bulge, an emission from hydrogen which is a persistent and unexpected excess detected by three distinct NASA missions, namely Voyager 1, Cassini, and the Hubble Space Telescope between 1980 and 2017. LOS ANGELES — Saturn's vast ring system is heating the giant planet's...

Britain agrees to join trans-Pacific trade pact

Britain's Prime Minister Rishi Sunak leaves 10 Downing Street in central London on Mar 22, 2023. (PHOTO / AFP) LONDON — Britain has decided to join the 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 Prime Minister Rishi Sunak announced Friday. This is its biggest trade deal since Brexit following...

華泰證券2022年營收人民幣468.24億元 釋放動能助力實體經濟

HONG KONG, Mar 31, 2023 - (亞太商訊 via SEAPRWire.com) - 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號: 6886.HK;「HTSC」、「本公司」或「公司」)公佈,2022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下同)468.24億元,歸屬於本公司股東的本年利潤110.53億元。截至2022年末,總資産達8,465.67億元,同比增長4.95%。2022年,華泰證券堅持平台化發展、一體化運營戰略,以科技賦能財富管理與機構服務,並以客戶需求爲導向,持續釋放發展動能。公司將進一步加強全業務鏈服務能力,以國家戰略部署爲導向,聚焦戰略新興産業,助力産業轉型升級和佈局優化,發揮連接實體經濟與資本市場的橋梁作用,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圍繞客戶需求 夯實「一個華泰」核心競爭力華泰證券堅定推進平台化發展、一體化運營戰略,優化全業務鏈服務體系,推動對內「一個客戶」、對外「一個華泰」,財富管理業務保持行業頭部地位,機構業務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2022年,股票基金交易市佔率繼續保持行業首位;股票及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人民幣1,226億元、非貨幣市場公募基金保有規模人民幣1,367億元,均排名證券行業第二;非貨幣市場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去年底首次躋身全市場前十。公司圍繞客戶全生命周期的綜合金融服務需求,持續打磨全業務鏈服務體系,完善境內外管理架構和展業模式,總部驅動、總分聯動的主經紀商服務試點落地。華泰證券堅持業務導向和科技賦能,進一步提升各類交易平台的基礎功能和效能,數字化展業模式貫穿客需覆蓋、資産定價、做市交易的全環節,數字化轉型成效初顯。零售客戶端「漲樂財富通」升級至8.0版,截至2022年末,累計下載量突破7,000萬,平均月度活躍用戶數約927萬,穩居證券公司類APP第一名。機構業務持續迭代研究平台、信用分析平台及各交易平台的基礎功能和客戶體驗,研究平台持續整合基礎數據、迭代估值模型、刻畫産業圖譜,釋放業務價值,加速研究觀點向投行産品和交易産品轉化;機構客戶綜合服務平台「行知」深化研究、投行、交易服務,重點打造企業客戶版、私募客戶版,使不同類型的客戶可以獲得更精準、更定制化的服務。服務高質量發展 助力戰略新興産業升級 華泰證券積極發揮金融促進實體經濟的作用,助力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聚焦TMT、能源環保、大健康等重點産業領域,服務現代産業體系建設。2022年,境內股權業務主承銷數量81單、金額1,553.69億元,數量和規模均居市場第四位;2022年全品種債券主承銷金額9,804.02億元,行業排名繼續保持第三。經中國證監會核准及注册的併購重組交易家數9家、交易金額1,650.67億元,均排名行業第二。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華泰證券積極投身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爲戰略新興産業提供全周期、高質量、多渠道的融資服務。2012年至今,公司累計服務科技創新企業超210家,總市值人民幣8.52萬億元。2022年,公司助力A股首家激光芯片企業長光華芯科創板IPO、A股首家便攜儲能企業華寶新能創業板IPO。華泰證券發揮專業能力盤活存量資産,優化産業布局,助力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2022年,公司助力徐工集團完成裝備製造行業迄今最大規模的吸收合併交易,助力長江電力完成2022年A股最大重大資産重組項目。2022年11月,華泰紫金江蘇交控高速公路封閉式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成爲江蘇省首單高速公路公募REITs項目。國際業務再進一步 總營收佔比超過20%華泰證券積極參與高水平開放,持續拓展境內外投融資渠道,滿足客戶全球資産配置需求,爲境外投資者引薦中國資産,引導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市場,同時積極服務中國企業出海,助力提升中國資産全球定價權。在充滿挑戰的市場環境下,2022年國際業務收入94.14億元,總營收占比20.10%,均創歷史新高。2022年,港股IPO保薦承銷份額躋身市場第二位。FICC以及股票衍生品等跨境機構業務保持優勢,持續爲北向、南向客戶提供一體化、多元化的跨境資産配置服務。截至2022年末,華泰證券旗下統包資産管理平台AssetMark平台資産總規模約 914.70億美元,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AssetMark在美國市場統包資産管理平台行業市場佔有率爲11.2%,排名第三。2022年9月,公司設立新加坡子公司的申請獲證監會無異議函,國際化佈局再獲新突破。華泰證券積極踐行ESG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切實履行社會責任,深耕鄉村振興、教育醫療、生態保護等公益領域。2022年,公司MSCI ESG評級連續第二年獲得A級,爲國內證券公司的最高評級。2022年3月,由華泰證券捐資設立的華泰公益基金會正式成立,在鄉村振興、教育醫療、生態保護等關鍵領域持續投入,通過基金會與華泰聯合證券、華泰證券資管共同設立「益心華泰」鄉村振興專項基金、一個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基金,首期資金3,000萬元,以更強的責任感和更高的專業度回報社會。媒體垂詢,請聯絡: 哲基傑訊 廖志強 Benny Liu 電話:+86 10 6567 5056裴琳 Linda Pui電話:+852 3103 0106電郵:HTSC@citigatedewerogerson.com Copyright 2023 亞太商訊. All rights reserved. (via SEAPRWire)

征程萬里風正勁 海通恒信2022年交出亮眼成績單

HONG KONG, Mar 31, 2023 - (亞太商訊 via SEAPRWire.com) - 目前,中國融資租賃行業正處于統一監管、統一登記、加速出清、轉型優化的關鍵時期,挑戰與機遇幷存。截至2022年末,全國融資租賃合同餘額約58,500億元,較2021年末下降5.8%,整體上依然處于收縮態勢。日前,海通恒信國際融資租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通恒信」)發布2022年業績報告。2022年,海通恒信實現逆勢增長,實現收入總額85.25億元,同比增長4.2%;實現年度盈利15.33億元,同比增長8.5%。截至2022年末,集團資産總額達1,245.1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5%。營收利潤雙增長 資産質量保持穩定2022年,海通恒信强化企業責任擔當,立足大局、主動作爲、超前謀劃,緊跟國家戰略及政策導向,切實立足租賃本源,充分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全力保障公司規模與收益的穩健增長。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海通恒信資産總額達1,245.1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5%;權益總額達188.2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9%。2022年,實現收入總額85.25億元,同比增長4.2%;實現年度盈利15.33億元,同比增長8.5%;2022年集團生息資産平均收益率爲6.81%,加權平均淨資産回報率爲9.16%。2022年,集團實現融資提款735億元,其中,通過銀團貸款、銀行雙邊貸款及銀行承兌匯票等渠道,實現間接融資提款375億元,占比51%;實現直接融資提款360億元,占比49%,直接融資渠道主要包括:公司債券、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超短期融資券、資産支持證券與資産支持票據、境外美元債等融資工具。通過創新融資工具,拓寬融資渠道,集團融資成本有效降低,2022年計息負債平均付息率爲3.73%,較上年下降0.20個百分點。資産質量方面,得益于集團通過主動管理資産配置、快速應對化解風險事件、積極探索創新資産處置方式、不斷加大資産處置力度等舉措,風險防範和處置能力不斷增强,資産質量保持穩定。截至2022年末,集團不良資産率爲1.09%,不良資産撥備覆蓋率爲252.02%,不良資産率處于安全可控水平。持續優化資産結構 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2022年,海通恒信秉持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堅實推進「一體兩翼」、「一大一小」發展戰略,深耕屬地化區域布局,不斷優化資産結構,確保資産分布的安全穩健性、發展前瞻性、經營收益性有機統一。從資産投放來看,海通恒信緊跟國家産業政策導向,積極應對宏觀環境挑戰,著力推動「高端裝備製造」、「綠色租賃」、「數字經濟」等戰略新興行業優質客戶的深度合作。2022年,集團實現業務投放715.74億元,同比增長7.2%。具體來看,持續加大「專精特新」客戶合作力度,相關高端裝備製造業務全年投放超140億元,投放占比近20%;緊抓綠色低碳産業發展契機,大力推動綠色租賃多領域聯動創新,綠色租賃業務實現全年投放超130億元,投放占比逐年遞增至近20%,近五年累計投放超350億元;積極探索數字經濟領域産融結合路徑,數字經濟業務全年投放超過20億元。2022年,公司關注IDC新經濟領域業務發展,于9月召開2022算力生態高端峰會,就算力産融結合路徑進行深入探討,助力數據中心算力不斷提升;把握數字經濟新紅利,于11月舉辦2022全球數商大會上海黃浦分會場活動,爲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金融力量。展望2023年,海通恒信表示,集團將堅持立足租賃本源,加强資産配置規劃前瞻性、導向性,持續優化資産結構,構建以租賃物爲核心的服務模式,打造租賃資産流轉服務生態圈,促進優質租賃資産流轉,爲大中型企業、小微企業及個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綜合金融服務,保持規模與利潤持續增長,幷有效分散信用風險。堅守初心使命 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展望2023年,海通恒信對經營發展充滿信心。海通恒信表示,集團將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使命,完善産業生態圈構建,保持創新驅動能力,深化金融科技賦能,持續提升經營管理效能,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更大的格局邁向打造標杆式融資租賃公司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得益于宏觀調控政策的精准實施及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調整,中國經濟與金融環境將保持總體穩定,戰略新興行業有望取得積極增長,這些都將爲集團的持續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和廣闊的市場空間。」海通恒信董事長、執行董事丁學清表示。展望未來,海通恒信介紹,公司將推進金融科技應用範圍,提升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一方面,將繼續加大對金融科技建設的投入,持續深化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在各業務場景中的應用,推動開發幷優化互聯網獲客、銷售行爲管理、客戶管理、預審批及自動化審批模塊、資産管理系統等程序,將金融科技逐層滲透至公司各個經營管理環節。另一方面,全力打造集一站式、智能化、平臺化、服務化于一體的數據管理平臺,實現從數據接入、數據處理、自動化開發調度、數據分析與挖掘、數據治理等全鏈條數據服務,進一步應用大數據建模技術提升整體風險建模能力,推動集團信息化到數字化、再到智能化的不斷升級,通過金融科技驅動引領業務快速增長。「征程萬里風正勁,無須揚鞭自奮蹄」。2023年,我們將堅定信念、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以共同的使命願景與文化精神凝心鑄魂,爲全面打造融通萬物金融生態、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共創未來美好社會而努力奮進。」丁學清說。 Copyright 2023 亞太商訊. All rights reserved. (via SEAPRW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