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Project xSPECTAR Merges with Combat Kanga

New York, NY, November 11, 2022 – (SEAPRWire) – Revolutionary NFT and Metaverse platform xSPECTAR is proud to announce its merger with Combat Kanga. Teams from both projects expect the merger to enhance their technical strengths, services, and marketing networks. The merger promises to be a tremendous boon for both projects that complement...

UN to hunt sources of climate-warming methane from space

This handout satelliste image courtesy of NASA/JPL-Caltech shows a methane plume 3 kilometers long that NASA's Earth Surface Mineral Dust Source Investigation mission detected southeast of Carlsbad, New Mexico. The UN’s environment watchdog said on Nov 11, 2022 that it will launch a public database of global methane leaks detected by space...

威訊控股推出企業設備設施綜合運營管理解決方案—威思客MetaFM

HONG KONG, Nov 11, 2022 - (亞太商訊 via SEAPRWire.com) - 中國領先的綜合智能資訊科技解決方案供應商威訊控股有限公司(「威訊控股」,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集團」;股份代號:1087.HK)欣然宣佈,集團旗下擁有智能辦公軟件解決方案旗艦產品威思客的子公司威發系统有限公司(「威發系统」)近日推出面向商業地產智慧樓宇管理的企業設備設施綜合運營管理解決方案—威思客MetaFM(「MetaFM」),此方案突破了傳統的管理模式,賦能樓宇運營運維管理數字化轉型。MetaFM是威發系統自主研發的一套基於建築物設備設施運維管理的智能化運營管理系統,通過與眾多客戶的業務交互及使用交互進行了產品的不斷升級和迭代,發展至今功能已覆蓋安全保衛、環境保潔、客戶服務等業務,能夠實現建築物全生命周期的設施運維管理。MetaFM包含全面的功能,包括設備資產、服務中心、工單管理、預防性維護管理、巡檢管理、庫存管理、供應商管理、合同管理、能源數據管理、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等功能模塊。作為全新的智慧化設施管理平台,MetaFM具備眾多亮點,包括擁有完整的功能模塊和靈活的流程,並且配備了強大的報表和易用的界面,以及卓越的系統架構,是設施管理的最佳實踐。作為面向建築樓宇物業運維的解決方案,MetaFM兼顧了威發系统原有的平台架構,拓展了樓宇空間管理的新方向,通過強大的後台自配置功能,幫助建築運營者對於項目運維管理做出精準的決策。同時大幅減少設施運維成本,降低潛在設備運行風險,提高設施管理透明度,最大化設施運維工作效率。此外,MetaFM的應用場景十分多元化,可為商業地產、大樓園區及企業辦公室提供全方位、全層次、全元素的整體智慧空間管理解決方案。當中,MetaSpace主要面向信息技術/運營技術(IT/OT),是一個由空間數字孿生賦能的平台;MetaWork主要面向企業員工、訪客及行政辦公管理,是一個關於企業數字化行政業務的應用平台;MetaView則主要面向企業管理駕駛艙及互動屏幕,是一個關於企業數字洞察數據的可視化及分析平台。MetaSpace、MetaWork和MetaView三者在功能上相互配合,形成完整閉環,為企業提供高質量的一站式服務。威訊控股董事會主席陳錫強先生表示:「設備設施在企業生產運營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設備設施管理可謂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深耕智能辦公領域多年,亦憑藉成功賦能眾多世界500強客戶的經驗,我們深諳不少企業正面對資産管理、運營成本、管理流程等多方面的問題。因此,我們希望透過全新推出的MetaFM幫助企業解決設備設施管理運維中的不同挑戰,利用最領先的方案打造設備設施管理行業標準,為更多客戶提供便捷的智慧辦公空間,從而提升整體運營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目前,集團已成功打造一系列智慧樓宇管理Meta方案,圍繞各種不同應用場景,分別在員工健康、用戶體驗、協同效率、低碳節能,以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社會和管治(ESG)等不同層面的實踐上,為企業提供強大的整體支撑解決方案。另外,集團已與微軟、飛書、華為、思科等領先雲服務及網絡供應商等業內生態夥伴形成緊密戰略合作。展望未來,憑藉強大的產品生態系統和集成開發實力,我們將繼續研發和優化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一站式完整智慧空間解決方案,全方位賦能企業數字化升級。」陳先生總結。關於威訊控股有限公司威訊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1087.HK)於2010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作為在資訊科技行業擁有超過30年經驗的領先綜合智能資訊科技解決方案供應商,集團主要從事資訊科技基礎設施系統整合和智能辦公軟件解決方案業務。集團在中國根基雄厚,設有逾10個辦公室,並在西安設有研發中心。有關更多資料,請瀏覽:http://www.investech-holdings.com/ Copyright 2022 亞太商訊. All rights reserved. (via SEAPRWire)

InvesTech Holdings Launches Virsical MetaFM, an Integrated Operations and Management Solution for Corporate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HONG KONG, Nov 11, 2022 - (ACN Newswire via SEAPRWire.com) - InvesTech Holdings Limited ("InvesTech Holdings"; together with its subsidiaries, "the Group"; stock code: 1087.HK), a leading integrated smart-IT solutions provider in China, is pleased to announce that Wafer Systems Limited ("Wafer Systems"), a subsidiary of the Group that owns...

Russia announces Kherson troop withdrawal

A boy prepares to saw wood for heating a house in the village of Osokorivka, in the Kherson region, on Wednesday. (VALENTYN OGIRENKO / REUTERS) Russia announced on Wednesday that it was withdrawing its forces to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Dnieper River in the Kherson region. The strategically important...

Morrow Sodali 透過在澳洲的最新收購行為鞏固其市場領先地位

收購澳洲主要財經傳訊和投資者關係公司 Citadel-MAGNUS,此舉將推動業務快速增長及帶來重大擴展紐約, Nov. 11, 2022 (GLOBE NEWSWIRE via SEAPRWire.com) -- 全球頂尖的股東參與及管治諮詢公司 Morrow Sodali 今天宣布收購澳洲財經傳訊和投資者關係機構 Citadel-MAGNUS。這是自今年 4 月 TPG Growth 獲得 Morrow Sodali 多數股權以來的首次收購。 此次收購澳洲公司,代表 Morrow Sodali 在亞太地區服務的重大擴展,以滿足全球企業在戰略傳訊和投資者參與服務方面快速增長的需求。 Morrow Sodali 和 Citadel-MAGNUS 的合併匯集了兩家值得信賴的市場頂尖諮詢公司,為我們的客戶提供一流的戰略諮詢和支援。 Citadel-MAGNS 將完全整合到 Morrow Sodali 當中,使該公司能夠為上市公司和私營企業提供完善服務及一系列最全面的投資者關係和傳訊解決方案,旨在將擴展服務推廣到其他市場。 這次收購為 Morrow Sodali 實施其透過投資服務來加速增長的戰略邁出重要的一步,這些服務旨在為全球客戶創造價值。 Morrow Sodali 行政總裁 Alvise Recchi 評論說:「作為 Morrow Sodali 戰略性全球增長戰略的一部分,Citadel-MAGNUS...

譚仔國際公布2023財年中期業績 抵禦市場衝擊 收益同比上升6.8%至12.6億港元

HONG KONG, Nov 11, 2022 - (亞太商訊 via SEAPRWire.com) - 譚仔國際有限公司(「譚仔國際」或「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集團」;港交所股份代號:2217)作為專營米線的領先及知名快速休閒連鎖餐廳,今天公布其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個月 (「2023年上半年」) 之中期業績。集團成功抵禦由COVID-19相關限制及環球經濟轉差所帶來的嚴重影響,收益錄得穩定增長,同比上升6.8%至1,261.7百萬港元。摘要2023財年上半年業績穩健-- 集團收益成功抵禦由COVID-19相關限制及環球經濟轉差所帶來的嚴重影響,收益錄得穩定增長,同比上升6.8%至1,261.7百萬港元。-- 餐廳業務的經營利潤達215.5百萬港元,經營利潤率為17.1%。-- 期內溢利為82.8百萬港元。香港業務的利潤率保持穩定,中國內地及海外市場的收益持續增長。透過維持高營運效率,預計2023財年下半年經營利潤率將趨向穩定。擴張計劃如期推進-- 截至2022年9月30日,集團在香港、中國內地、新加坡及日本共有208間自營餐廳,對比2021年9月30日淨增加51間。-- 餐廳網絡擴張計劃按上市規劃如期推進,並充分配備基礎設施及人才執行擴張計劃。-- 增長動力預期將延續至2023年下半年。集團專注於保持長期增長的同時,亦採取審慎方針維持業務盈利,穩中求勝。收益增長主要受餐廳網絡擴張帶動,當中香港是主要的收益來源。期內溢利為82.8百萬港元(2022年上半年︰137.9百萬港元)。每股基本盈利為6.2港仙(2022年上半年︰13.8港仙)。穩健的香港業務迎接挑戰於報告期間,第5波COVID-19疫情對香港的影響揮之不去。再加上全球及本地經濟不景導致市場情緒不佳,整體消費意慾下降,阻礙了香港整體零售消費及餐飲業的復甦步伐。集團們的同店收益表現放緩。然而,隨著季度間的逐步恢復,集團仍然保持穩定的新店開張速度,亦已達到收益目標。在全球通貨膨脹的壓力下,香港業務仍然維持穩定的盈利。中國內地及海外市場發展路途崎嶇儘管新加坡業務呈穩固增長,但中國內地及海外市場錄得負增長。預期具有高增長潛力的中國內地業務嚴重受到封城或封區等COVID-19相關政策影響,而每日的強制核酸檢測政策也影響了集團於中國內地的業績。集團的日本業務也由於兩家門店的延遲開業而產生了額外的前期費用,且業務在第二季受到COVID-19確診數字激增打擊。集團已減慢中國內地及日本的發展步伐,但同時保持著長遠的增長勢頭。集團仍然對中國內地及海外市場的潛力抱有很大期望,憑藉集團已構建的基礎設施和基石,包括品牌推廣及營銷、人才招聘及員工培訓,集團已配備齊全,冀能在日後市場復甦時實現韌性增長。謹慎而具策略性的發展集團一直按照謹慎而明確的策略目標擴展餐廳網絡,在專注於保持長期增長的同時,也致力維持業務盈利。2023年上半年,集團在香港、中國內地、新加坡及日本分別開設了19間、9間、5間及2間新餐廳,使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的餐廳總數上升至208間,達成在香港的餐廳網絡擴張目標。維持高成本效益及生產力集團通過靈活及創新大大降低最近通脹浪潮所帶來的影響,包括直接與生產商採購及食材本地化;與選定代工生產(OEM)供應商合作;並以較低的成本採購品質相同或更佳的替代原料。上述措施有助減少物流阻滯及成本,降低了供應鏈中斷的風險。與此同時,在維持餐廳數目增加,以及較多員工因確診COVID-19而提取病假的情況下,集團的員工成本依然維持穩定的百分比。透過集團靈活的輪更制度,壓力得以減輕,該制度提升了員工管理的成本效益。展望自疫情起始,譚仔國際一直致力優化其業務流程、成本控制及供應鏈管理,同時推進集團對承諾擴展餐廳網絡的工作。儘管面對疫情及全球經濟衰退的挑戰,集團透過靈活管理、審慎的餐廳網絡擴張及具有影響力的品牌建設,為實現穩步增長及復甦作好準備。香港方面,在採取各項成本控制措施以及提升餐廳層面的營運效率下,集團預計利潤率將趨於穩定。期內收益已按季度回升,此增長動力預期將隨著社交距離政策的逐步放寬延續至2023年下半年。期內集團在新加坡的表現令人鼓舞,顯示其營運模式在海外市場同樣可行。憑藉集團已構建的基礎設施和基石,包括品牌推廣及營銷、人才招聘及員工培訓,集團對中國內地及海外市場的潛力抱有很大期望,並冀能在日後市場復甦時實現韌性增長。譚仔國際主席兼行政總裁劉達民先生表示:「我們堅持不懈,經得起對業務韌力的嚴峻考驗,又把握到種種機遇,盡展致勝潛力。展望未來,我們相信一切逆境總會過去,而已奠下的穩固基礎將會引領我們邁向新高峰。」關於譚仔國際有限公司 (HKEX: 2217)譚仔國際於2021年10月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股票代碼:02217.HK),是香港最大和最受歡迎的快速休閒連鎖餐廳集團之一,在香港位列亞洲粉麵專門店營運商第一位*,主要經營「譚仔雲南米線」及「譚仔三哥米線」兩個品牌,目前於香港、中國內地、新加坡和日本均有業務。於2022年9月30日,集團共經營208間餐廳,首間「譚仔雲南米線」及「譚仔三哥米線」餐廳分別於1996年及2008年在香港開業,是打造香港米線新潮流的先鋒。*根據歐睿按2020年收益及餐廳數目計算 Copyright 2022 亞太商訊. All rights reserved. (via SEAPRWire)